
「神啊,我的心切慕你,如鹿切慕溪水;我的心渴想神,就是永生神。」詩篇42:1-2
人心的空處,唯有神能填滿;除非尋見神,靈裡的饑渴永不得滿足。對屬神的人來說,更是如此,因我們已嚐過神的美善,知道無一事物能與神相比。
「我幾時得朝見神呢?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;人不住地對我說:你的神在哪裏呢?」詩篇42:2-3
詩人素來切慕神,可是他為何吶喊『我幾時得朝見神?』這就令人不解了。繼續看下去,就能找到原因:
「我從前與眾人同往,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,大家守節。我追想這些事,我的心極其悲傷。」詩篇42:4
從前敬拜神的美好經驗,現在反讓他無法與神相交;因他以為:「若要尋見神,就必須在聖殿中、節期中、服事中、聚會中…」(換作現代的教會,可能會說:音響、樂器、空調、燈光…)現在他被敵人流放異地,過去賴以尋求神的外在條件都消失了,還能尋見神嗎?
「我的心哪,你為何憂悶?為何在我裏面煩躁?應當仰望神,因祂笑臉幫助我!我還要稱讚祂。」詩篇42:5
當詩人以為”自己再也無法尋見神”而憂悶時,卻驚訝地發現『祂笑臉幫助我!』
當外在的氛圍都消失了,我們才能隨從聖靈的感動,被神吸引,渴慕尋求神–這是與神真實相交的起點。
Leave a Reply